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华社:共绘产业协作新图谱——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最新动态
新华社:共绘产业协作新图谱——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2024-12-303



优势互补、相互赋能——京津冀正在掀起一场产业创新协作的新浪潮。今年以来,三地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不断“扩拼图”、补短板,推动产业图谱加快落地,协同发展呈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加快前进。


共拼协同“一张图”





















记者从北京驱车近2小时,来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联想天津工厂,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随着巨型三环装置落下,一幅由AI技术渲染而成的海河新图景映入眼帘,也为一场“京津冀智造之旅”拉开帷幕。


无数绿灯依次闪烁,少量工人巡检其间……在这座达到业界标杆水平的零碳智造工厂,“黑灯”模式下运作的电脑主板生产线繁忙却有序。“我们基于‘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使生产效率提升200%。猜猜看,现在下线一块主板、一台笔记本能有多快?”联想天津工厂厂长于小建给出的答案是,“9秒!”


▲联想天津工厂(受访者供图)


2023年,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落成投用,标志着这家跨国科技企业在京外有了第一个全球新总部,也为天津带来了广阔的商业和就业机遇。如今联想在天津员工已超3000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


“联想在中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的大部分订单正逐步转移到天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说,作为“链长”企业,联想有效盘活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先后在津成立90多家企业,“北京研发—天津生产”持续结出硕果。


当前,京津冀正携手打造“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布局。锚定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三地强链补链“攻卡点”,拓展招商范围“疏堵点”。随着大量北京企业有机嵌入天津、河北,一块块拼图精准有序落位,将三地产业画卷勾勒得更加立体。


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还离不开产业生态的精心培育、科技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地正积极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库,联合绘制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


今年1月至11月,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43.7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600家、200家。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北京与天津、河北共建创新平台已达13个,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



共通产业“一条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上,一辆白色重卡以最高90公里的时速疾驰。司机霍康天目视前方,但双手并没有摸方向盘,一路高速行驶、并线、进出收费站,全靠车辆自动驾驶。


今年以来,京津冀开放京津塘高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这条高速也成为我国首条跨省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的道路。


“跨省高速道路更长、场景更丰富,更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落地。”测试企业小马智行副总裁李衡宇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打通自动驾驶测试的一条路,也是打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出路。


今年以来,京津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催生新动能,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区域协作跑出“加速度”,产业协同迈上新台阶。


▲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车工厂生产线


今年10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顺义区,以及天津、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区等地的整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关键技术企业代表,联合发布《共建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倡议》,加快推动聚链成群。


“从‘共通一条路’到‘共造一辆车’,三地携手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链加快强链补链。”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三地持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产业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首次联合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开展产业链织网对接,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共搭营商“一张网”





















2024年的夏天,河北圣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河北廊坊迁入北京通州,按照以往的办事流程,最少也要往返两地办理好几天。但经办人王女士没想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天就能完成所有手续。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企业“跨省办”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签署营商环境“1+5”合作框架协议,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重点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提高区域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想方设法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京津冀已经累计完成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417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专区在线办理。


不仅政策联动服务,三地还不断加快优质产业承载空间供给,提升物理空间的协同融合:三地规划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等共建园区揭牌成立……


营商环境的改善、优质产业空间的持续供给,推动了京津冀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深。


今年以来,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海淀人工智能5个区域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在接连召开的一系列对接活动中,京津冀三地累计签约140余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730亿元,产业协同带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来源:新华社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