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编者按
京津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潜力大。《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4)新征程的新型工业化》发布。怀柔区党政代表团赴丰宁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工作。京津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粤港澳携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文旅推介活动在广东举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京津冀汽车供应链产业联盟成立。本期简报重点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聚焦跟踪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再添27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联席会议、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廊坊园区启动建设等内容。疏解专栏,对中农发置业有限公司在雄安购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北京诚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雄安拿地、华电雄安总部基地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工程、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项目、雄安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等情况进行介绍。他山之石板块,对长三角构建“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成渝共促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介绍。
【北京动态】
京津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潜力大
不久前,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共同推进飞行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协同运行、信息互通,标志着三地已认识到京津冀在低空经济产业的研发、制造及场景应用方面高度互补,形成协同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共识。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新抓手。
目前,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已有一定规模,通用航空市场和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上下游产业加快成链成群,产业基础逐渐夯实。低空经济设施配套与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低空经济研发试验平台、运营孵化平台协同推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文旅”“低空+治理”“低空+物流”等领域快速发展,北京延庆推出飞机驾照培训、乘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俯瞰长城等旅游体验,天津宁河区采用无人机在湿地核心区实施治安巡检和生态数据收集,河北石家庄规划医疗物品和外卖食品无人机配送等应用。
尽管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产业、设施、场景加速发展,但仍存在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空域资源配置不优、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挖潜不深等问题,多数领域缺乏规模大、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和知名品牌,城市空域管理技术有待提升。为此,应健全低空经济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提升低空经济领域协同发展水平。
协同优化区域政策机制。强化规划协同,推动三地“十五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协同,确保低空经济发展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配套体系错位发力、相互借力。强化政策匹配,提升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度。强化法规创新协同,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立法,加快出台京津冀运营体系标准,前瞻满足“政府端”“企业端”“个人端”场景使用、商服模拟、环境测试、安全飞行、产研融合、利益共享等方面发展需求。强化协同治理,建立京津冀低空高精度空域数字底图,构建保障首都安全多圈层低空安防解决方案。
协同打造低空产业体系。推动产创融链,打造“北京研发+天津孵化+河北量产”全周期融合链条,构建全国低空“黑科技”转化、投产、营商便利点,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量产。推动产业补链,鼓励链式招商,重点支持电池、电推进、飞控系统、机身材料、整机研制、航空器检修等环节增资扩产,形成全产业链。推动产供强链,共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建强生产性服务配套体系。推动区域延链,优化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平台布局,依托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石家庄、张家口、衡水等地推进应用场景试点和先进飞行产品制造,鼓励“大兴+宁河”等跨区域协作模式。
协同塑造低空经济生态圈。共育人才圈,共建信息共享人才库,梯度引育各级各类低空经济人才,与民航高校和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建设技能实训基地,支持三地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共塑消费圈,依托京津冀城乡人口和中高收入人口较多的市场优势,覆盖山区、矿区、景区、沿海、近海的多元场景优势和北京国家对外交往中心的区位优势,率先打造低空经济国际展示和消费示范区。共畅流通圈,支持雄安新区、张家口、密云等地打造往来北京的通勤机场,推进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适低空化”改造提升,规划低空航路航线,强化低空智联和通导感知。共拓资金圈,设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作用,支持低空经济及相关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4)新征程的新型工业化》发布
2024年12月10日,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4):新征程的新型工业化》。
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定位和战略目标,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创新势能,为三地加快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巨大支持。
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共拥有115家研究单位,其中38家位于北京,在京研究单位占全部研究单位的比例高达33%。此外,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共有24所位于北京,在京部属高校占总部属高校的比例也高达32%。这些研究机构和高校与天津、河北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网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在创新能力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央企中,有69家位于北京,其中不乏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央企。此外,北京还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十大超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高科技央企和超千亿级产业群不仅促进了北京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还通过技术转移、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式产生辐射效应,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可为推进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提供巨大支持。
天津目前拥有全国最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包括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里的191个,666个小类里的606个。近年来,天津迸发出充沛的工业动能,建立了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并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大批智能应用场景投入使用,智能制造深入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加速聚集,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中科曙光成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此外,天津还拥有现代中药、车联网、先进操作系统等9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建成中国科学院工生所、药研院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天津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积极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使得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河北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作为河北支柱产业的钢铁产业具有产业失衡和污染物排放过多等弊病。2018年以来,河北部署开展“万企转型”,钢铁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河钢集团聚焦发展精品钢,成为国内第一大家电用钢供应商、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此外,河北省还对冶金、装备和石化等重点行业逐一进行梳理,明确龙头企业、关键供应商,抓好产品配套,补齐短板弱项,打造出装备制造和石化2个5000亿级产业链,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食品、纺织服装4个3000亿级产业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800家以上。河北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科技支撑。
怀柔区党政代表团赴丰宁县对接京津冀
协同发展相关工作
12月6日,怀柔区党政代表团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工作,共叙两地合作、共谋两地发展。怀柔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爽,丰宁满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庆鹏参加。
怀丰产业园是怀丰两地合作重点项目。产业园内重点规划了非首都功能疏解区、科技成果转化区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区。目前,已引进20家北京企业落户,其中19家投产运营。梁爽察看宏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朴诚乳业有限公司、河北雁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强调,要持续抓好怀丰产业园建设,推动怀柔科技创新外溢资源向园区延伸拓展,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有机农业等领域深化合作,将其打造成怀丰协同发展的品牌项目。
丰宁非遗博物馆是国家AA级景区和全国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是承德市规模最大的以“非遗”为主题的综合性展览馆。梁爽了解非遗博物馆整体情况,察看滕氏布糊画、满族剪纸等非遗产品。强调,要进一步增进怀丰文化交流互鉴,激发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座谈会上,梁爽指出,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怀柔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京冀两地党委政府要求,按照“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部署,高标准抓好两地协同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两地要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深化合作,围绕“三链融合”,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共享,加强产业精准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要在生态共治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深化合作,围绕绿色发展、绿色富民,聚焦“双碳”目标、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相互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两地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要在改善民生和共享发展方面深化合作,加强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交流,推进两地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健全完善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高标准抓好怀丰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落地,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畅通沟通渠道,推动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提升合作水平。
曾庆鹏表示,丰宁县将继续学习怀柔区先进经验,深入对接交流,积极承接怀柔区给予的政策、项目,推动怀丰两地持续深化协同发展。希望怀柔区在产业发展、企业转移、政策衔接上,给予丰宁指导帮助。加大两地联防联控力度,深化生态环保、综治安保等方面合作,不断巩固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共同谱写怀丰一家亲新篇章。
【津冀要闻】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再添27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
日前,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联合推出第六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新增27项,累计达到230项,涉及公安、税务、市场监管、交通、人社、商务、药监、医保、知识产权、农业农村、经济和信息化、住建、卫健、文旅等14个部门,涵盖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公共服务、行政征收、其他等5种事项类型,在三地自贸区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一是加强组织推动。天津市政务服务办与京冀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组织推动市有关审批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梳理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推进《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内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工作方案》落实落细,不断扩大政务服务“同事同标”范围。
二是主动对标对表。天津市有关审批部门主动加强与京冀对口部门的对接沟通,对有可能实现“同事同标”事项加强会商,反复研究,在政务服务事项名称、受理标准、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最大限度向北京看齐,与河北协同。
三是强化落地实施。按照京津冀三地商定的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实施要素,天津市有关审批部门及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操作规程,统一办事指南,加强人员培训,抓好事项落地实施。
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联席会议
在津召开
12月11日,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在津召开,深化联席会议机制,部署2025年京津冀元旦春节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孙军民,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蕾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京津冀元旦春节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是服务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丰富元旦春节期间文旅消费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创新举措。要高站位把握重要意义,高质量组织系列活动,高标准推动任务落地落实;要服务重大战略,满足社会期待,打造特色亮点;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协同发展的深度,明确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营造文化协同发展的氛围。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携起手来,共担文化使命,共谱协同新篇,奔赴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
会上,就“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合作工作进行研究,达成共识,宣读《“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合作备忘录》;京津冀三地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通报了2025年京津冀元旦春节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各项筹备和新闻宣传工作等情况。
京津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科创园区
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12月10日,京津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津成功举办。会议由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成员及部分企业代表共70余人参会。
本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深化京津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协同 共促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对科创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
会上,京津冀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协同共促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强化三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合作,高效支撑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三家永久秘书单位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河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共同签署《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共建协议》,集聚三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发展。此外,会议宣读京津冀知识产权法治专家库组成人员名单,并向与会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研讨交流环节,京津冀专家分别围绕科创园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和服务路径、公共服务体系战略布局与经验总结、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主题发表演讲,就加强科创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协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部门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协同,合力构建更加紧密、高效、开放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共促京津冀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为优化区域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撑。
粤港澳携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文旅
推介活动在广东举办
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南北重要世界级旅游城市群合作,12月4日至5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办,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粤港澳携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文旅推介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
本次活动以“携手聚力 创新赋能”为主题,通过宣传推介、主旨演讲、合作签约、消费市集等多种形式,搭建区域文旅协作新平台,共商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探寻区域联动互通新路径。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十年来,三地文旅部门凝心聚力,紧密联系,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成立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京津冀文旅试点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北京国际非遗周等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京津冀旅游标准化、京津冀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建设不断完善,文旅品牌宣传营销持续深化,文化节庆、群众活动异彩纷呈,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进入了全面对接、高效互利的发展阶段。
主办单位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布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开放“窗口”、经济引擎、辐射带动和改革示范等重要使命。两大区域在地缘区位、经济规模、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禀赋等方面各具优势、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在文旅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接下来,两大区域文旅部门将继续加强联动,探索更多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新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北上”“南下”双向而行,聚力提质增效,提速互融互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京津冀粤港澳及内蒙古文旅部门代表就冬季旅游产品、相关优惠政策和活动信息等进行推介;京津冀、粤港澳旅行社协会及自驾游协会代表分别签署了客源互送合作意向书;六地文旅部门领导共同启动了北京奥林匹克塔、天津广播电视塔、河北石家庄电视塔、广州塔等区域地标高塔点亮仪式。
除了丰富的资源推介和文化表演,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特色文旅市集,整合京津冀粤港澳及内蒙古非遗资源、文旅产品等,就非遗美食、传统技艺等展示展销,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廊坊园区启动建设
近日,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再迎新节点,三地共建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位于北京顺义区、天津武清区、廊坊安次区的三个园区同步启动建设,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实现三地“共造一辆车”。
2030年京津冀区域汽车产量将达到430万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未来5年三地汽车零部件市场增量有望达到4500亿元。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廊坊园区位于安次高新园,总规划面积2257亩,其中,园区起步区659亩,建设标准化厂房6.7万平方米。以“连智造之廊、环龙河之坊”为主题,围绕“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目标,贯穿“工业+服务+生态”多功能融合,重点发展汽车轻量化、一体化铸造、汽车新内饰、汽车辅助驾驶、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文化及运动、房车改装、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六链之一,三地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强劲,拥有完整的整车和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验证体系。伴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的不断发展,核心零部件产业也有了较大的上升空间。目前,安次区共有以瑞立美联、布雷博惠联、莉萨德科斯米尔等企业为代表的14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为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北京小米、比亚迪汽车等提供配套服务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安次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突破高端工艺技术,同时整合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域外零部件龙头到安次投资合作,填补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引导企业加快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瞻性产品的产业布局,延伸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充电基础设施等新业态产业链条,着力打造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
廊坊园区将以智能共享、设施配套为核心,以水系和智能制造为主轴,规划1条智能智造体验环、2条蓝绿生态轴、1个智研共享环、N个功能核心点,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园区。具体来说,产业功能包括新能源汽车中游(零部件)、智能网联研发、科技研发中心、无人驾驶测试基地。产业配套包括共享检测中心、共享中试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低碳生态居住区、共享仓储物流。
廊坊园区将用好联盟、协会等平台,高水平推进招商引资,推动更多零部件企业落户园区,加快产业成链成群,不断为园区赋能;持续开展京津冀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撮合对接,促进园区配套企业纳入整车企业供应链。不断推动三地汽车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实现京津冀同频共振、全链条融合发展。
目前,河北新源安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驾驶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鹏通智慧新能源汽车文化产业园项目、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新能源车用水泵项目、华田信科(廊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显控终端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已经与廊坊园区签订入园协议,助力京津冀打造1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
为高质量服务产业链伙伴,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建立“1+1+3”工作机制,涵盖从项目招引、决策、落地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保障。
下一步,廊坊园区将围绕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热管理等重点赛道,引育更多专业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企业,补强研发环节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体系,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签约入园。
未来,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全球发展资源,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成为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
正式启动运行
12月12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在雄安新区举办。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出席并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进行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陈十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强出席会议。
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以下简称“雄安中心”)聚焦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组建复合创新团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任务,深入对接京津冀中心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进一步与一流高校院所和疏解央企紧密合作,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助力雄安新区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会议现场,陈十一院士,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国义发表致辞。河北省科技厅厅长龙奋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建红,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谭振东作主旨发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发表了以《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催生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主题报告;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浩介绍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有关情况;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负责同志就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政策作宣讲推介。
会议期间,雄安中心分别与北大人民医院雄安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雄安国科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雄安中心颠覆性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同时,雄安中心生态共建和雄安中心卫星导航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启动。
下一步,雄安中心将加快集聚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各中心资源要素,深入开展业务协同,深化与京津各大科研院所合作,聚焦重点平台建设、重点团队合作和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导入优质科创资源,推动一批颠覆性技术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转化,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和转化成效,为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疏解专栏】
中农发置业有限公司在雄安购得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12月6日,中国农发下属子公司中农发置业有限公司竞得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区XACR—2024—021宗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价格1.49亿元,面积15467.5平方米,四至范围为东至支路ND57,南至支路ED67,西至城市绿地,北至次干路EB6。中国农发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品牌、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发挥中国农业产业化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现代农业、生物科技、服务“三农”、高端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与雄安新区对接协作,为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诚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雄安拿地
12月6日,中国诚通下属子公司北京诚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竞得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区XACR—2024—022宗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价格1.29亿元,面积13283.15平方米,四至范围为东至次干路NB2,南至主干路EA3,西至城市支路ND42,北至城市支路ED54。中国诚通集团作为中央一级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主动融入雄安建设发展,以资本运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改革协同,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贡献央企力量。
华电雄安总部基地项目完成选址
12月6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华电雄安总部基地项目建筑概念方案国际征集资格预审公告》。根据公告,华电雄安总部基地项目已完成选址,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区。四至范围为东至绿道NG9、城市支路ND45,南至公交型单元集散路EC6、城市支路ED66,西至城市绿地D04-04-31,北至城市支路ED51和ED50。该总部地块由华电集团子公司雄安华滨投资有限公司今年8月竞得,成交价格5.288亿元。雄安华滨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7月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中国华电是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组建的国有独资发电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发电、煤炭、科工、金融四大产业板块,连续1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华电集团是雄安新区迎来的第6家央企总部。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工程
即将全面开工
2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雄安校区一期工程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调度会,强化雄安校区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质量管控,按期高标准完成全面开工建设任务。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学科组团、公共教学与本科实验用房、综合楼、食堂、图书馆等用房。校区建设即将全面开工。2024年是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之年,重点攻关“一校两区”高质量建设与前瞻性办学谋划工程,全力推动“一校两区”建设高起点开局,推动雄安校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二期工程立项申请、两地办学准备任务筹划三项任务。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
项目拟征收土地
12月11日,延庆区公布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征收土地预公告。拟征收土地将用于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新校区项目(一期)建设。新校区落户延庆,将助力学校在奥林匹克人才培养与教育研究推广、冰雪运动普及、体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国际体育人文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项目建成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新任务,有利于加强首都体育人才培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有力促进北京冰雪运动发展。未来新校区将邀请周边市民入校共享体育运动设施,为延庆区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发展冰雪运动和体育科技产业等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雄安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2月11日,雄安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是中国华油集团的三级子公司。雄安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华油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华油集团抢先抓早、优化业务布局、全面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也成为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山之石】
长三角构建“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
协同发展生态
为跨区域推进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上海普陀“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12月9日,普陀区在新材料产业链式联盟“链主”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举办“‘链’动创新 共筑生态”2024长三角“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链式联盟活动,搭建“政产学研金”平台,推动“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领域高校、院所、企业、协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对接合作。
推动产业链升级共筑协同创新高地
普陀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集聚了以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东方雨虹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的科技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同时,普陀地处G2、G42的起点,具有地理位置、创新资源连通上海和“七市”的先天优势。今年6月,普陀区与沪宁沿线城市共同启动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工作,同时,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成立了新材料产业链式联盟。在催化材料细分领域,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建设的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和高分子材料上拥有深厚的研发基础。在光电材料细分领域,中国建材在光电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实力。其超薄光伏玻璃、信息显示玻璃、薄膜发电玻璃等成套技术服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链主”企业发布需求,
带动产业链协同攻关
活动当天,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建材、华东电力设计院、司法鉴定研究院以及来自镇江的企业江苏奥特帕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面向长三角“七市一区”发布“揭榜挂帅”需求。当天下午,来自“七市一区”的政府、院所、企业等共同参加长三角“七市一区”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沙龙,聚焦基础材料研发的创新突破、新型材料合成工艺的优化升级、材料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精准把控、新材料应用场景的拓展延伸,以及产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模式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成渝共促中小企业发展
12月10日,“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此次大会聚焦中小企业服务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大主题,旨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会上举行了成渝双城服务体系合作签约仪式,成渝双方将互设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站、建立联席会议及对口联系制度等,标志着成渝两地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迈出了更加紧密合作的重要一步。
成渝两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以企业服务为抓手,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实现平台、资源、服务共享,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会上,成渝各3家中小企业服务窗口进行了签约,8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企业分别签订了数字化转型合作协议。
现场,与会代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共建、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加强成渝两地中小企业服务合作是唱好“双城记”、加强区域协同、共同探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大会为第六批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授牌,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大会推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功能区,展示了成渝两地的发展潜力和合作机遇。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两地联动,推动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数字时代新机遇。
“一起益企”行动是工信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则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成渝两地政府、服务机构和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两地及周边地区在政策、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共享与合作,共同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高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融入国家服务体系“一张网”,聚焦政策服务、科技服务、市场服务、人才服务、融资服务等服务板块,积极对接资源,互通有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两地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联系我们: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