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共下“一盘棋”,京津冀高新区协同发展开新局
最新动态
共下“一盘棋”,京津冀高新区协同发展开新局
2024-12-134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张伟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和火炬中心的指导下,京津冀三地国家高新区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于2023年11月29日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努力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进程中走前列、作表率。


一年来,联盟带领京津冀三地高新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协同发展有力有序向前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成果篇


“一盘棋”澎湃协同发展新动能


区域协调发展,平衡点和面的关系是其中要义。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一年来,联盟在点面结合上不断探索,力图打开京津冀三地高新区合作新局面。

点开“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京津冀9家高新区五大类创新资源共337个集中呈现,实现京津冀三地科创服务信息一眼可见“坐标轴”、一键可查“电话簿”、一步即达“精准位”。

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

为协同发展“精准导航”,这只是联盟年度成绩单上的一个小小突破点。

推出1个标识、上线1份地图、举办28场交流活动、促成156项科研合作、推动320个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写入《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

2024年11月28日,在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大会上,联盟晒出了年度协同发展亮眼成绩单。

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大会

联盟轮值秘书处,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协作处处长李俊峰具体介绍道,推动协同发展共下“一盘棋”,一年来,联盟积极构建合作对接平台,加速创新要素在三地顺畅流动。

例如,举办10场火花行动,促进京津冀项目签约34项,天津滨海高新区面向京津冀创新主体提供科研仪器共享、芯片封装检测、产学研合作达120项以上。石家庄高新区征集企业在清北等京津高端创新资源对接方面需求50余项。保定高新区举办知名院所“双向奔赴”活动,与北京大学、北航、北邮、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开展科技成果对接,联合打造了区域创新平台、保定工作站和校外实践基地。

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2024年首场活动——观摩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交流学习园区运营服务经验。

一年来,联盟积极营造协同发展生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齐头并进。

例如,北京经开区、天津滨海高新区、燕郊高新区、沧州高新区联合签署《京津冀G2产业创新走廊合作倡议》,天津高新区与沧州高新区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成果转化、“飞地经济”、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唐山高新区建立了首个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科技类服务平台,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为京津冀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技术、场地、设备人才服务,与京津冀两地启动“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衡水高新区联合成员单位发布《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数实融合发展宣言》。承德高新区建立跨区域链长制,联手绘制氢能、生物医药、高端仪器装备3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协作由“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大会暨中国(沧州)膜产业发展大会上,4个园区签约。

一年来,协同发展共下“一盘棋”开花结果,一批项目纷纷落地。

天津滨海高新区推动落地京冀企业超过100家,全力推动天开华苑科创园建设,新增注册京冀企业40余家。石家庄高新区招引京津项目36个,总投资111.555亿元。保定高新区举办“聚保定、创未来”创新创业创造大赛,最终8个项目获奖,4个京津项目落地。承德高新区引进京津签约项目10个,协议投资额8.5亿元;重点京津在谈项目18个,投资额约107.3亿元。唐山高新区引进上海长膳智能、江苏南大电子等机器人企业69家。燕郊高新区签约落地威斯坦3D打印设备及产业服务基地、远东电子集成电路研发与芯片模组制造等22个项目。沧州高新区引入中试转化项目18个,完成转化9个,注册企业10家。衡水高新区完成山东兆契智能工业机器人、上海匡建仪表等30余家企业的注册落地。

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闭门会召开

“按照《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2024年计划》,通过强交流、搭平台、促项目,以园区合作为纽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三地高新区之间有组织合作的新局面。”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篇


长久酝酿绽放京津冀“同一朵花”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京津冀三地高新区虽然地理区位有别、资源禀赋不同,但是共同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地区间协作,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培育新增长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大会上,雄安高新区正式加入,联盟成员增至10家。联盟轮值秘书处的接力棒也交到了天津滨海高新区手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起点之年。联盟如何带领三地高新区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我们将积极组织开展好联盟相关工作安排,在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联盟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邢其冬表示。


邢其冬建议,联盟要充分发挥三地高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搭平台、聚资源、拓场景、促交流,推动各高新区之间建立合作渠道,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形成一系列协同联动机制。


如,构建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机制,推动资源服务对接共享、科技创新协作、产业协同联动,不断扩大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产业创新资源、服务更多创新主体。重点聚焦“六链五群”,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跨区域研发转化,加快三地高新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区域产业创新高地。


中关村示范区——中关村壹号

天津滨海高新区


石家庄高新区电子科技园

沧州高新区


“希望联盟进一步深化产业协作,强化协同创新。”石家庄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飞燕提出诸多思路:积极探索园区共建、双向“飞地”创新模式,推动产业协同科创园区合作共建、信息流动、优势互补桥梁搭建。谋划合作共设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挥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加快推进优质合作项目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联合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围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开展联合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科技成果在区域内的转化效率和比重等。


“我们要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发挥自身协同发展区位优势,争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锋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保定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义民提出,京津冀三地高新区要以联盟开创的新格局为契机,聚焦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大目标,凝心聚力、创新突破,完善协同创新生态,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丰富创新应用场景,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一流创新生态、一流营商环境,蓄积新动能,展示新气象。


“加快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创新企业,真正打响创新生态品牌。”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希望联盟能在拓展应用场景、项目建设、研发创新等领域提供支持,助力京津冀三地高新区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继续推进‘京津冀G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形成‘以高新区为节点、以培育经营主体为推力、以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为重点’协同局面,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发展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沧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春荣表示。


“正如一朵花的绽放需要长久酝酿,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希望,京津冀三地高新区共同深化思想理论学习、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完善联盟工作机制,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以联盟为桥梁,携手并进,奋力谱写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共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未来!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王丹萍

审核:韩梦晨

监制:罗晓燕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融媒体平台

出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