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6日,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链织网合作对接会在沪首办,共谋高质量协同发展。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一年来京津冀三地工会交流合作成效,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11月1日至2日,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第二次联席会暨国企民企握手对接会在天津举办。京津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助推三地政务公开合作走深走实。天津港“临港”服务深入CBD,企业通关更便利。本期简报重点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聚焦跟踪京津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联席会、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等内容。他山之石板块,对第六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成渝两地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行介绍。
【北京动态】
2024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链织网合作
对接会在沪召开
11月6日,以“迈向高质量 共筑动力源”为主题,2024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链织网合作对接会在沪成功召开。这是京津冀三地经(工)信部门首次联合在外埠地区举办跨区域产业协作对接会。会议旨在落实国家关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的部署要求,以区域合作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搭建平台,聚链成网,促进产业要素合理流动,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为京津冀和长三角合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提供推力。来自京津冀地区商协会和长三角商协会联盟和企业代表近150人进行现场对接交流。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尤靖主持会议。
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苏国斌副局长对北京近年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做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疏为进,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了向高精尖产业迈进。十年间,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加速拓展,“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京津冀、长三角作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区域间产业合作交流前景广阔、意义重大。三地经(工)信部门将更大范围推进产业织网,围绕区域发展重点产业,共同面向国际国内双循环,与长三角地区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合作。
京津冀联合办周浩副主任指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6周年。京津冀地区坚持“一核”疏解、“两翼”联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经济总量连跨五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三省一市”经济总量保持在全国1/4左右。两大区域,齐头并进,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共担使命、相互促进。通过举办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链织网合作对接会,共商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链织网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两大区域互学互鉴,开创区域战略融合新局面。
会上,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对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图景做了详细解读,围绕每个产业链群梳理提出了京津冀与长三角优势互补合作的切入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交流合作处从新产业、新空间、新场景、新要素、新生态和新服务六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具体举措。新产业方面,北京大力培育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布《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针对新场景,在智慧城市领域,连续两年发布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探索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应用示范模式,构建场景建设及产业培育闭环,把产品“应用场景”变成企业“发展场景”。新要素方面,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一批数据创新型企业,赋能企业研发创新、协同制造、增值服务。新生态方面,北京制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领航、融通入链、千亿畅融”等专精特新十大强企行动。新服务方面,全面加强对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配置服务。
会议现场还做了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推介。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作为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盛会,自2021年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培育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展现数字中国北京标杆实践,构建国际数字开放合作格局的重要平台。
商协会对接和企业间合作是跨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产业协作的主体。对接会上,来自上海华测、联影智元医疗、百视通、奎芯集成电路、熙浪网络、纽盾科技、禹律环保和江苏海天微电子、安徽皖南机电、提尔液冷等近30家长三角企业现场发言,分享各自企业发展情况及与京津冀产业合作意向等内容。
来自北京石景山区、大兴区、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等各区分别推介了各自区域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并与现场参会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
会上,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和上海中力伟业产投研究院进行了跨区域织网合作签约。双方将通过组织常态化企业交流、项目考察、信息共享等方式,搭建京津冀之间跨区域合作的协作平台,为两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等贡献中介支撑力量。
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
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11月6日,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一年来京津冀三地工会交流合作成效,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齐静,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赵飞,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三地工会积极探索跨区域工会合作机制,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去年建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三地工会交流合作进入了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
一年来,三地工会紧密合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唱响劳动者之歌方面,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共同大力宣传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宣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光明前景,开展京津冀三地工运史研究专题研讨会,组织“青春绽放京津冀”联合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推动形成工会“1+N”多维度、常态化工作矩阵,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广泛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组织“轨道上的京津冀”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三地近20万名职工参加,建立京津冀工匠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三地工匠人才培育平台共建共享。在履行维权服务职责,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连续十年开展京津冀蒙四地工会跨区域促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并于去年拓展到京津冀蒙晋五省市,已发展为集现场招聘、校企对接、基地培训、信息共享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制。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视频《瓣瓣同心谱新篇 2023-2024京津冀工会协同发展工作纪实》。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良,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为民分别汇报一年来三地工会合作交流情况,并对各自牵头负责起草的有关文件进行说明。
经深入研究交流,本次会议明确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工会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构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联盟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举措,审议通过《京津冀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京津冀工会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及联动协作处置协议》《京津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将深入开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大行动”“九项工作”,加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处置等关键环节协同,深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优秀师资、教学基地、课程体系、发展成果等方面合作,并决定明年由河北省总工会牵头主办“美丽京津冀”劳动和技能竞赛,携手开创三地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怀柔科学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河北省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京津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联席会在京召开
11月6日上午,京津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联席会在北京市密云区召开。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旭辉等为开幕式致辞。四级六地23家法院代表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本次联席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密云区人民法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跨域司法协作、重大案件处理、生态环境修复等一体化司法保护新机制新举措。
本次联席会与山西、河南法院加强联动,并邀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参会,将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理念、经验、做法推广至更大范围。会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五地高院分别通报了一年以来本省(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依法妥善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健全环境资源专门体系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区司法保护、加强舆论宣传、以司法审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局等主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分享了各省(市)深入开展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最新实践。来自五地10家中基层法院代表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工作机制、经验做法、案例培育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在闭幕式上,密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毛力致谢表示,联席会为六地法院之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呼吁共同为增强司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构建太行山生态环境系统完整保护贡献司法力量。下午,参会人员一同参观密云水库,考察密云区法治保水工作成果。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六地法院将站在更高的工作起点上,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拓展六地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更多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太行山保护的生动实践,筑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司法屏障。
京津冀每年选树3家大工匠学院
11月6日,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未来,京津冀三地将每年开展1个行业(系统)劳动竞赛,覆盖职工10万人次以上。在京津冀三地现有工匠学院中,每年还将选树3家京津冀大工匠学院,更广泛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北京市总工会牵头起草的《京津冀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京津冀工会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及联动协作处置协议》和由天津市总工会牵头起草的《京津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并对“创新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有关工作达成共识。
根据《京津冀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三地将开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劳动竞赛,每年开展1个行业(系统)劳动竞赛,覆盖职工10万人次以上。同时,每年开展2至3个职业(工种)技能竞赛项目,为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京津冀三地还将精心打造工匠学院建设、工匠人才培育、工会数智化建设等重要平台载体,全面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着力培养造就京津冀三地急需紧缺的、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采取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在京津冀三地现有工匠学院中,每年选树3家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并推动建设相应的培训实践基地,更广泛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加大京津冀地区各类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力度,三地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冠军经三地工会共同审定后可命名为“京津冀大工匠”。
此外,三地工会还将创建京津冀三地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交通、建筑、服务、制造等行业间互联对接,推动每年建成2至3对行业间创新工作室联盟。
【津冀动态】
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第二次联席会暨国企民企握手对接会在天津举办
11月1日至2日,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第二次联席会暨国企民企握手对接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落实,推进区域国企民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姚兰到会指导。河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普清,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贺昂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王永杰,天津市工商联主席娄杰,北京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振坤出席会议,娄杰代表三省市工商联发言。三省市国资委、工商联相关负责同志、三省市70余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代表围绕“不断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共促国企民企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开展研讨。
会上,河北建投集团、河北交投集团、大元建业集团、河北诺亚能源公司、天津港集团、渤海银行、天津安捷物联科技公司、天津市创联科技公司、北京金隅集团、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路通企业管理集团、物美科技集团等12家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普清在发言中表示,三地企业要围绕产业链协同,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等方式广泛开展合作,加快区域产业优化升级;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合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要围绕优势互补,探索国企民企相互融合的新模式、新方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活力。河北省国资委将持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全面筹备好明年在河北省举办的第三次联席会,不断推动三地企业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果。
张勇在发言中表示,天津市国资委将不断加强三地国资系统合作平台、省市级行业合作平台、国资监管企业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努力扩大交往、合作、交流、共赢的“朋友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链发展中的“链长”作用,通过供需对接、项目共建、渠道共用等方式,带动“链上”民企协同发展。天津国资国企将积极与京冀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添秤增彩”。
贺昂在发言中表示,三省市国资国企要以“六链五群”为抓手,加快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京津冀产业链融合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打造重点项目,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产业支撑。要充分发挥三地国企民企优势作用,围绕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携手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开启共赢发展崭新篇章。要持续完善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做实重点领域合作平台,举办好2024年三省市国有企业应用场景发布会,更好发挥国资国企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会议期间,三省市国企民企代表团一行先后赴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软件园、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等项目调研参观,了解天津“三新”“三量”工作成果,挖掘合作商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京津冀新篇章。
天津港“临港”服务深入CBD
企业通关更便利
为推动贸易便利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开放环境优化,北京CBD管委会积极与天津港、河北港口集团对接合作,在北京商务中心区(CBD)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港口服务中心”),通过强化业务联动、平台联动、区域联动、政企联动,打造“临港”跨区域通关服务模式,为首都企业提供与天津临港企业同样便利的通关服务。
强化业务联动,前置窗口实现服务“零距离”。
CBD管委会联合天津港对重点外贸企业开展专项座谈,建立常态化服务对接渠道,强化港口物流的直通服务。组建专项服务队伍,分阶段组织开展走访对接,宣传相关政策和服务优势,及时解决解答企业问题。港口服务中心将天津港的港口服务前置到北京市、深入到CBD,集合了天津港、北京朝阳海关相关服务内容。天津港增派专人进驻港口服务中心,企业在北京CBD就可一站式办理天津港港口仓储、运输、代理等综合业务,进行政策解读、港口物流服务信息咨询与答疑,同时获取各类物流、金融服务对接渠道和专业化、定制化、全程化物流服务,完全共享天津港“海上门户”枢纽功能。
北京CBD与天津港的区港联动,进一步强化了京津两地优势互补,使北京的企业近距离享受港口服务,京企出港效率明显提升。北京企业从天津港启运的单日物流最高效率提高50%左右,天津港船舶进出港动态兑现率达95%以上。
强化平台联动,业务衔接实现服务“广覆盖”。
港口服务中心与多个平台无缝衔接,积极创新探索拓展线上服务功能融合,实现“1+1>2”,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京津贸易通关服务协同方面,将天津港业务接口链接至北京市“单一窗口”页面,为企业提供预约查验、调箱申请、送检查询等全程一站式信息服务;依托B&R?RCEP创新服务中心,对在港口服务中心咨询办理业务的企业,鼓励其成为AEO企业,助力企业享受通关便利等服务。在京津企业信息服务方面,借助天津港和朝阳区、CBD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平台,加强资源、服务、政策宣传;尝试线上服务功能,通过页面链接等方式实现“功能移植”,提升企业使用便捷性。
强化区域联动,机制畅通实现外贸“高效能”。
港口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京津两地始终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创新。
北京朝阳海关、天津海关在通关保障、风险监控、实验室检测等多个领域深化跨关区协作,推动天津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保税展示”等功能在整个京津冀地区实现广泛应用。通过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北京朝阳海关和天津各口岸海关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提供快速便捷通关服务,顺畅解决查验异常货物问题。天津港专门成立了服务小组,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需求,优化港口运输安排。通过组织部分重点企业赴天津港参观调研,深化双方的相互了解,拓展了企业合作领域和范围。成功打造沃尔沃出口欧洲的全程物流代理项目,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操作流程,更好地满足企业物流需求,服务企业发展。针对戴姆勒东北亚零部件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在进口业务中出现单据临时变更等问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确保货物及时通关、疏港。
强化政企联动,优化服务实现难题“轻松解”。
北京CBD管委会联合天津港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常态化服务对接渠道。
通过专项座谈、集中宣讲、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出口计划、物流解决方案等方面加强交流,宣介相关政策措施,解答疑问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港口物流直通服务,同时建立一小时直通对接机制,及时响应特殊需求。结合企业的反馈情况和相关建议,改进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程序。开通全天候服务保障渠道——“四千行动”企业服务热线“400 022 0000”,及时、高效、优质地响应企业需求,实现企业“随时说”和“有效果”。形成快速响应、直通对接、一流效率、优先办理、费用减免、定制服务、冷链服务等七个方面的服务举措和效率承诺。
自港口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在服务窗口10分钟以内即可办理完成各项业务手续,目前已向300余家外贸企业宣讲政策,为企业解决了口岸通关、港口费用、危化品业务、物流服务、企业产品集采等一批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获得感,推进京津两地开放环境持续优化。
京津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助推三地政务
公开合作走深走实
11月7日上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在石家庄市召开了首次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京津冀政务公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天津市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以及三地部分市、区政务公开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地共同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宣传解读政策、回应社会关切的任务日益加重,对京津冀政务公开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将重点围绕协同政策宣讲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沟通协作、雄安新区政务公开创新发展、政务公开平台建设管理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加强京津冀政务公开协同发展的重大事宜开展协商交流。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签署《京津冀政务公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现实需要,也是京津冀三地政务公开深化合作、携手并进,助推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有益成果。下一步,三地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健全完善三地政务公开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更高水平的政务公开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
推介会在石家庄举办
11月4日至5日,以“京畿福地 惬意石家庄”为主题的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石家庄召开。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主办,石家庄市民政局、河北利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政策、项目、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协同发展。石家庄市积极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58家,机构养老床位34726张;建设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8个,发展社区日间照料站点973个,普遍开展了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与此同时,制定了《石家庄市承接京津养老项目实施方案》,围绕项目支撑、品牌引领和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品质养老示范区、强化普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和提升养老服务护理人员水平。全市养老机构中等级养老机构221家,已评等级的养老机构等级已实现在京津冀全域互认。
推介会上,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石家庄市特色养老机构,市发改委等部门推介了石家庄旅居康养资源,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养老协会、企业现场签订了19个合作协议。
【他山之石】
第六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召开
近日,以“创新协同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六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共同研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资国企路径,共同谋划国资国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举措,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携手推动长三角国资国企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作出部署,为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长三角地区有条件有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探路、勇挑大梁,长三角国资国企有使命有责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示范。
会议强调,长三角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合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携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篇章。要勇打头阵、源头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合作,共同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加快打造国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取得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要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协同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因地制宜、分工协作,巩固加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坚持龙头带动、各扬所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协同开放、生态共建,突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资源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合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协同创新生态。
会上,成立了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创新子联盟,发布了长三角国资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案例》和《倡议书》,上海国投公司、江苏省环保集团、浙江省能源集团、安徽叉车集团4家企业作交流发言。会议期间,还进行了长三角国资百企联盟理事会换届。与会代表考察了大华股份、新华三集团、白马湖实验室。
成渝两地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1月7日,2024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活动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活动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八方协同·装备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现近年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之重器。近年来,川渝两地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领域,携手共绘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蓝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重大技术装备加速突破、集聚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省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2759亿元(不含汽车制造业),其中四川8133亿元,重庆4626亿元。重庆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风电、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有规上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18万人;四川作为国内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相关科研院所和规上企业多达3000多家。
在轨道交通领域,四川布局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中车智慧轨道技术公司落户重庆,已形成集新造、检修、配件、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两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
在航空航天领域,四川已布局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与航空动力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重庆获批全国首批“国产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试点城市”,川渝两地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在农机装备领域,四川聚焦农机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9%,重庆培育出全国山地丘陵农机装备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威马农机,微耕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目前成渝地区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近500亿元。
成渝两地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实施“2152”成渝装备集群发展工程,构建成德地区、重庆中心城区两大核心区和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两核一带”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农用机械、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等五大装备,主抓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两大重点举措,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联系我们: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