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京津冀协同|一周动态(第164期)——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合作跨区对接活动即将启动
最新动态
京津冀协同|一周动态(第164期)——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合作跨区对接活动即将启动
2024-11-053

编者按

京津冀三地经(工)信部门计划于11月6日、11月14日和11月29日分别在上海、深圳、成都举办系列产业链跨区合作对接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代表团赴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学习,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绘“两翼”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京津冀三地人社厅局联合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联合邢台市人民政府举办2024年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对接活动。本期简报重点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聚焦跟踪第四届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大会、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迸发新动能、京津冀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科技生态港、京津冀加强文化产业深度合作、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对接企业北京行活动等内容。他山之石板块,对九城市政协携手助力长三角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资阳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进行介绍。


【北京动态】

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合作跨区对接

活动即将启动


11月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走深走实,推动区域间产业加强合作、深度融合,联合打造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新图景,京津冀三地经(工)信部门计划于11月6日、11月14日和11月29日分别在上海、深圳、成都举办系列产业链跨区合作对接活动。希望通过跨区域的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要素合理流动,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此次系列对接活动以“迈向高质量,共筑动力源”为主题,旨在搭建商协会、企业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要经济增长极之间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新路径,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产业合作之路。届时,京津冀三地经(工)信部门、京津冀联合办以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相关领导将出席活动,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的企业代表、商协会联盟汇聚一堂,共话合作。


每场对接会议均精心安排了跨区域、跨产业、跨企业合作交流的详细议程,亮点频现。活动中,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政策宣介,推出多项支持措施,引导企业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三地经(工)信部门将围绕“六链五群”产业体系,统一联合招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其中,“六链五群”中的“六链”指的是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与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与工业母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这六大关键产业链;而“五群”则涵盖了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这五个竞争力强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全面系统的系列推介活动,将充分展示京津冀地区在面向未来、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方案举措。活动也将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起直接对话、深度合作的优质桥梁,届时,京津冀相关产业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也将现场推介。此外,活动现场还将进行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项目推介,为企业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全球化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对接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来自三个地区的众多企业纷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报名参与,显示出了他们对此次活动极高的期待。各界热切盼望通过此次活动共同见证并推动京津冀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代表团赴河北

雄安新区考察学习


10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代表团利用一天时间,赴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学习。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与北京市副市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谈绪祥座谈。


张国华首先代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谈绪祥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北京市及城市副中心长期以来给予雄安新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雄安新区经过7年多的建设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势头良好,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雄安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推动“三校一院”、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京雄同城化加力提速,雄安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更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是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希望两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交流互鉴,在交通互联、协同创新、产业协作等领域深入对接,形成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力量。


谈绪祥对雄安新区一直以来给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近年来,雄安新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幅雄伟壮丽的“未来之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此次考察学习,为城市副中心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带来很多启发。城市副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借鉴雄安新区改革创新经验,深化完善城市副中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努力打造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样板。学习借鉴雄安新区推动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的经验做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推进模式,推动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经验共鉴,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项目推进等方面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共同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天,代表团一行来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新区城市计算中心、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剧村“1+5+X”智慧能源融合站、东西轴线调度指挥中心等地考察学习。



第四届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大会圆满举办


10月25日,第四届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大会在城市副中心举办。市交通委方面提出,智慧交通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三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大会由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天津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科研所、河北省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共同指导举办,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北京公路学会、天津市公路学会、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河北省智能交通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承办。


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新一届会长人选、智达信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强在致开幕词时表示,本届大会旨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为契机,推动京津冀智慧交通领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发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效能,构建更高效的智慧交通系统。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宁提出,十年来,智慧交通作为重要力量以独特的方式和巨大的潜力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地交通互联共享,提升了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了智慧交通一体化网络,破除壁垒,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总体来看,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在过去十年夯基垒台、落子布局,打破各种显性隐性壁垒,区域协同成效明显。当前,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接下来要着重发挥智慧交通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推动京津冀智慧交通迈上新台阶。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秘书长杨颖表示,京津冀智慧交通建设已迈出坚实步伐,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京津冀智慧交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行业社团组织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针对智能交通跨领域跨学科的行业特点,紧跟发展趋势,为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历程现况展望》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果。统计显示,目前,三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未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将持续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


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主任王炯在《数智赋能交通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报告中表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北京市会大力拓展自动驾驶、智慧停车、智慧公交、智慧地铁等智慧交通场景应用。今后,该中心将重点在夯实社会交通基础、优化智慧交通大脑、拓展智慧交通场景、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和强化网络数据安全五个方向持续发力。


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迸发新动能


近日,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津开幕。大会同期举行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专题推介活动。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效能,迸发出新动能。


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同绘制了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近期,三地共同编制印发《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动态更新“六链”图谱,加快推进“六链五群”建设,区域协作更加紧密。


氢能产业链:链式整合 场景示范

今年8月,荣程新能(天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批200辆搭载荣程氢扬动力Fe6-150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重卡正式交付使用。北京重点发展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整车核心装备产业化;天津重点提高氢燃料电池车辆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港口、物流等场景氢能示范应用;河北推动规模化绿氢制备供应,布局氢储运、燃料电池整车及配套装备制造。三地正围绕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环节,打造全球新能源风向标。


氢能产业链中,重点发展氢能装备、燃料电池装备2条子链,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天津氢能示范产业园、河北张家口氢能产业创新园等载体,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全球的氢能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应用高地。


2023年,三地氢产能130万吨,链上企业122家,聚集了亿华通、大陆制氢、中船派瑞等重点企业;动力系统(膜电极)、储能系统(车载储氢系统)等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实现突破,70MPa氢能供应全链条贯通;推进重大示范工程,推出7条氢能高速示范线路,搭建“氢能—智能网联—北斗定位”三合一的融合创新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发展示范区。


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生态共建 成链成群

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中,重点培育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2条子链,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国信创谷、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载体,构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超级计算—网络安全”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


京津冀地区加快推进成链成群,联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集群产业规模近2.2万亿元,占全国产业比重超50%,核心主导产业规模1.4万亿元,是全国布局最为完整的产业集群;聚集3.3万余家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75家,飞腾+麒麟“PK”体系和龙芯+统信“龙统”方案在国内信创市场占有率超90%。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整车带动 成龙配套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重点培育整车制造、新能源核心部件、智能网联、电子电气4条子链,主要布局在北京市经开区、顺义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武清区,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等区域,形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验证全链条,加快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打造整车制造和智能网联示范高地。


2023年,三地产业规模近万亿元,链上企业978家,聚集小米汽车、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整车产量273.9万辆,占全国比重近10%,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量26.6万辆,增长1.5倍;强化区域成龙配套,在北京市顺义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打造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开展智能网联示范,联合启动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货运场景。


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产业链:产研协同 错位联动

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产业链中,重点发展整机制造、关键核心零部件2条子链,主要布局在北京市怀柔区、门头沟区,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河北省廊坊市、邢台市等区域,构建了数控系统、刀具、传动机械、整机制造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创新高地。


2023年,三地产业规模超400亿元,链上工业母机企业156家,汇聚精雕科技、天锻压力机、大元重科等重点企业;依托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等载体,构建国内领先的创新研发体系;突出“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三地协同推进增材装备、等材装备、减材装备等工业母机创新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联动。


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引领 链群融合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重点发展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4条子链,依托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津经开区、石家庄高新区等载体,构建“核心带动、园区支撑、链式整合、协同发展”格局,形成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领域齐全的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首要、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先进制造高地。


突出链群融合,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成功晋级“国家队”,2023年产业规模3900亿元,拥有国药集团、纳通科技、凯莱英、天士力、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企业超6000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进“卡点”攻关、“堵点”招商,合作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载体,加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


机器人产业链:创新策源 区域协同

机器人产业链中,重点发展本体制造、关键核心零部件2条子链,依托亦庄机器人产业园、武清机器人产业园、唐山高新区等载体,构建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2023年,三地产业规模480亿元,链上企业245家,拥有极智嘉、新松机器人、第六镜等重点企业;发挥北京市创新资源优势、天津市本体配套优势、河北省应用场景优势,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组建机器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强化撮合对接、创新攻关、成果转化,联合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协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津冀动态】

京津冀联合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


近日,京津冀三地人社厅局联合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合作等方面达成意向20多个,创新三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有效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贯通融合。


活动现场,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天津策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深入合作意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服务团”是天津市承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天津市积极征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60余家龙头企业需求,京津冀三地人社厅局精准遴选30名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产业促进、投资管理等对口领域知名专家“对症开方”。


活动期间,专家深入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点餐式”服务,“不吝赐教、倾心相授”,用战略的眼光、专业的知识,给产业发展把脉、为企业生产支招,助力企业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


近年来,天津聚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充分利用专家人才资源,组织专家通过“造血式帮扶”,开展项目对接、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等对口支援和服务活动,逐步建立专家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天津共设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6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近50家,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团项目近30个。


京津冀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科技生态港


京津冀三地将携手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其中,天津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作为三个选址地之一,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承载空间。


天津市武清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新鹏介绍说,作为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典型案例,武清区拿出3.42平方公里的配套土地,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助力企业资源对接和要素整合,提高天津汽车产业能级和数智化水平。


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总经理沈海军称,园区将抢抓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京清汽车产业园地处京津冀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育“专业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企业,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构建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刘松林介绍,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规划总面积8000亩,北京、天津、河北各建一个园区,天津园区位于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京清汽车产业园(原京滨工业园)是天津市级示范工业园区,位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主导产业为汽车及核心部件、智能装备制造。


2024年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产业对接活动举办


10月28日,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联合邢台市人民政府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共同举办“魅力新河—绿色赋能”2024年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对接活动。活动旨在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打造京津冀动力电池性能检测评价、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共享的全产业链,提升跨区域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培育绿色新动能。


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及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低碳清洁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等情况作专题报告。中汽数据有关专家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最新管理要求进行了解读。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汪剑波在致辞中指出,自2018年京津冀地区被确定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区域以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津冀部门积极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产业链体系,有效提升了区域动力电池安全、规范、高效回收利用水平。在未来发展中,将持续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研创新优势,提供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京津冀加强文化产业深度合作


10月25日,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河北中心成立暨2024京津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家庄举行。


本次大会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支持,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活动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共建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三地文化企业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展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与实力,助力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推介宣传与招商引资,从而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河北中心成立后,将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宣传文旅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密依托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协会五年来的实践经验,团结河北省各地市文化产业协会、重点文化企业,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留得住”原则,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三方面开展工作,为三地文化企业对接各方面资源,促进河北省和石家庄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持续三天,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10月25日上午,同时举办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主旨演讲和圆桌会议。同日下午,围绕“文智一体 AI绘新篇”主题,百度智能云赋能文化产业展示活动深入探讨智能云如何助力文化产业,以及行业创新的新机遇和产业融合的新生态。10月26日上午,开展“河北设计三十年”活动,全面展示河北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以设计为媒介,打造河北设计的独特名片。10月27日,举办京津冀演艺设备展示活动,通过“视听艺术·演艺科技”充分展现和交流京津冀地区在文旅演艺装备方面的成就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对接企业

北京行活动举办


10月29日,河北省科技厅举办“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对接企业北京行”活动,组织石家庄、沧州等地现代农业、食品加工领域企业家代表,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堵点、卡点问题,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北京农学院开展对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负责同志对食品行业政策导向、行业趋势、技术特点、市场机遇等进行前瞻指导,有关专家围绕企业技术难题与需求给予宝贵的思路建议。北京农学院5位相关领域专家对益生乳酸菌产品技术开发及应用、新型替抗饲料新产品、食药同源动物保健成果与优质猪肉、基于AI大模型的动物疫病生物芯片核酸精准诊断与AloT大数据预警平台的开发等前沿话题进行项目介绍。部分企业家代表发布了食品健康、功能性糖产品等技术需求,并与专家进行现场交流,实现资源对接。大家还共同参观北京农学院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展厅,了解学校在食品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


本次活动促成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企业与高校院所达成5项合作意向,有效促进了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合作。下一步,将继续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和力量,促进京津等地创新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


九城市政协携手助力长三角发展

文化新质生产力


近日,九城市政协共商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在浙江金华举行。来自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座城市的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代表齐聚金华,围绕“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 推进创新深度协同

当下,长三角地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面临创新不足等问题。


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表示,长三角九城市汇集了全国1/7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超1/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积聚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初步形成支撑现代文化产业的科技类上下游产业链。建议九城市可以协同围绕文化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串珠成链”,共同构建产业生态“聚链成圈”。


芜湖市政协副主席袁发林在发言中提出,建议依托数字技术加强对G60九城市文化资源的采集录入、分类整理和标注标识,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挖掘代表性元素,打造特色文化产品。推进科技赋能,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以金华为例,影视文化产业是当地东阳横店的特色产业。对此,金华市政协委员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兴建议,要实施跨界融合,大力实施“影视文化+”行动,努力实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


区域联合 推进文化品牌共建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较量,更是文化的比拼。如何抱团协作,助推文化品牌共建?

苏州市政协主席朱民以苏州古城的发展模式为例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兄弟城市文旅联动,扩大“朋友圈”,开展互学互鉴,形成共建联建机制,推动业务共促、文旅资源共享,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吸引力。


湖州市政协主席李上葵认为,G60九城市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名人、名镇、名村文化内涵,合作打造G60历史文化长廊,共同延续长三角历史文脉。聚焦文旅融合,形成“大产业”,加强文旅产业协作,组建G60文旅产业联盟,合力推动长三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G60九城市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低效率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要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G60九城市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联动开发,注重业态融合,织密全域文旅‘一张网’。”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说。


宣城市政协主席吴爱国表示,九城市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各有千秋,这为加强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机遇。要充分发挥政协渠道畅通优势,开展九城联动履职,以文化新质生产力为切入口,持续建言献策。


资源整合 壮大文化产业队伍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支撑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九城市,拥有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队伍的先天优势。


“九城市要协力助推文化人才共育。提升长三角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建设规范标准,设置涵盖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长三角文化产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金华市政协主席宋志恒提出。


上海市松江区政协主席刘其龙则建议,建立九城市文化产业全链条联动机制,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文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评价激励、交流合作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奖励制度,加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九城市政协要帮助牵线搭桥,引进高端人才”。嘉兴市政协主席陈利众也在发言中表示,同时,要进一步献计出力,建言地方政府创新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建立健全柔性引才和间接拥有机制,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以人才集聚带动更多高端资源要素落地。


资阳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

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

崛起示范区


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


资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和成渝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战略位势凸显。资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资阳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


打好“产业发展”牌

全球最大的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资阳造”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上线运营、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之一、西部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发布会上,一项项“单项冠军”彰显出资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底气。


资阳市相关负责人用“七个一”来总结概括资阳发展情况。无论是“一棵树”,还是“一口牙”,亦或是“一方气”“一个圈”,无不在诉说资阳的产业故事。


资阳“安岳柠檬”这张金字招牌已经家喻户晓,但你知道它还是“中国牙谷”吗?目前中国牙谷已签约引进企业118户、300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之一、全球最大的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口内扫描仪生产基地,Ⅱ、Ⅲ类口腔产品注册数量居中西部第2位、全国第5位。


在创新产业布局上,资阳同样行稳致远。这里不仅有“十里车城”的美誉,近年来,打造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研发基地、全省首个商业火箭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首台齿轨电客车即将爬上雪山之巅。氢燃料商用车、智能两轮车、机器人也已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随着成资同城化纵深推进,临空经济区、高新区(以下简称“两区”)成为资阳“新秀”,产业发展“主阵地”地位进一步夯实。资阳市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区”在项目建设、产业承载、产业发展方面,均呈现出一系列亮点。“两区”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累计产值完成108.4亿元、占全市56.3%,固投完成104.7亿元、占全市44.8%,进出口总额实现27.5亿元、占全市81.7%。近三年,“两区”招引项目211个、投资590.8亿元。


打好“区位优势”牌

作为全省唯一直线连接成渝“双核”的城市,区位条件优越、战略优势突出、资源要素富集。发布会上提到,资阳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全力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加速崛起。


资阳主要从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产业之城”“内联外畅、高效通达的开放之城”“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三个方面发力。


在打造产业之城方面,航空航天、新能源等7条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地,口腔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装备2条产业链纳入全省鼓励支持各市(州)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链。


打造开放之城方面,成渝高速扩容、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自宜高铁建成投运。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商直接投资总量连续2年仅次于成都,在全省率先获批运营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对外贸易伙伴已达143个国家(地区)。


打造创业之城方面,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增长124%。


打好“民生服务”牌

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省战略深入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获益于此,在资阳,已经呈现出“同城交通”更加便捷、“同城服务”更为高效、“同城生活”更有品质的民生亮点,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同城交通方面,9月29日开通运营的成都轨道交通资阳线,目前已累计运客突破100万人次。成渝、成宜高铁每天满图运行71班次,成资通行时间缩短至22分钟。成渝、渝蓉、成资渝3条高速贯通资阳,成资大道15分钟直达天府国际机场,城际“断头路”打通7条,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成达万、成渝中线高铁,“如居一城”的通勤体验不断增强。


同城服务方面,推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清单505项、20类电子证照扫码亮证“免提交”,发布“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241项、累计办件超77万件。共享金融服务和就业信息,推进成资400余户企业协作配套。


同城生活方面,川音美术学院实现资阳公办本科院校“零突破”,与成都结对共建学校增至137对。加强与华西医院等合作,增设7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增至161项,开通异地结算医药机构2400余家。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联系我们: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