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京津冀加速构建氢能发展先行区
最新动态
京津冀加速构建氢能发展先行区
2024-10-162


“无论是在氢能技术研究上,还是在产业布局和应用示范方面,京津冀三地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对话大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张宇航说,未来,京津冀三地将通过统筹政策、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化区域配套半径,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推动京津冀成为国内领先的氢能发展示范区。







■ 实现从“1”到“10”的突破


“发展氢能产业是京津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点重要的战略选择。”张宇航说。

北京市是我国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策源地,自2008年奥运会起,持续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应用,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至今已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重大活动和工程方面,京津冀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示范经验。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参与了交通服务保障,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示范项目。同时,还推动氢能叉车、液氢供应与重卡示范等多项应用场景的实施。截至今年7月底,三地已累计推广了5799辆燃料电池汽车。

北京市大力发展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含绿量”,减少了“含碳量”。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功率自主化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高压储氢系统、低温液氢储供系统、民用氢液化装备等行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在示范推广方面,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近3397辆,提前一年完成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四年推广任务;在产业布局方面,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形成了特色发展模式与产业集聚效应,国氢科技、亿华通等220多家氢能领域创新企业和机构集聚落地。

“总体来看,北京市氢能产业已初步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许心超说。



■ 为全国提供示范


如何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据张宇航介绍,京津冀三地有着明确的分工定位:北京聚集了丰富的研发资源和应用场景,将打造氢能科技创新引领区,重点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交通及工业领域应用;天津在氢能检测和港口物流方面具有优势,将打造氢能示范服务先行区,建设氢燃料电池车辆测试和试验基地;河北凭借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具备大规模绿氢制取的潜力,打造氢能产业供给核心区,布局一批氢储运、燃料电池整车及配套、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项目,推广绿氢应用。

“三地还将规划氢能产业廊道,利用京张承和京保石两条廊道,构建制氢、输氢及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形成北部绿氢制备和南部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带。”张宇航透露,今后,京津冀将实施一系列重大氢能示范工程,包括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牵引车和货运车的分阶段替换,建设“氢能-智能网联-北斗定位”三合一的创新应用场景,并构建区域协同、绿色安全的氢能供应保障体系。此外,在发电、供热、冶金等多个领域的全场景示范应用上也将持续探索。

许心超说:“未来,北京将继续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助力氢能产业的跨区域、集群化发展,为全国的能源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 发起联盟倡议


如何充分发挥出京津冀三地氢能产业目标一致、资源互补、企业集聚的优势,从而实现跨区域、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次大会上,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会同京津冀地区氢能领军企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发起“京津冀氢能产业联盟”倡议。

“在京津冀三地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联盟将全面整合产、学、研、金、服、用优势资源,立足三地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布局,重点支撑京津冀氢能规划出台、政策标准打通、机制措施落地、产业体系建设、应用场景开放等工作,服务重点承载区、重点产业主体间的对接合作与项目落地,从而促进京津冀氢能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说。

值得注意的是,氢内燃机正成为当下氢能技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氢内燃机技术创新与应用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大会上揭牌,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在推动氢内燃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氢内燃机可借用传统内燃机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基础,90%以上的零部件可以直接续用,总成本与传统内燃机相当。尤其是氢内燃机的成本显著低于燃料电池系统,批量生产后,氢内燃机成本与传统燃油发动机基本接近或略高15%。”据该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柏刚介绍,使用氢内燃机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超低的排放、极低的价格,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专委会将汇聚行业资源,促进技术合作,推动形成氢内燃机领域的技术标准和产业链生态,助力京津冀乃至全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卢琛钰说。


来源:北京市经信局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