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北京方案”引领京津冀数字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创新应用案例发布
最新动态
“北京方案”引领京津冀数字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创新应用案例发布
2025-07-088

北京方案,打造京津冀数字发展新动能。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秉持“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理念,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产业数字化深度转型方面成果显著。7月3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上,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平台、智慧城市、数据要素、数字生活等多个领域,发布推介40项《北京数字经济创新应用案例》,结合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成效案例等维度将北京方案推广至津冀、全国,扩大应用场景开放共享,打造数字协同典范标杆。


北京数字经济

创新应用案例





1

智能制造:

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生态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核心战场。北京企业凭借工业大模型、智能决策系统等前沿技术,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形成了“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协同格局。


   应用案例   

中工互联打造的“基于‘智变’工业大模型的智能工厂”,为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智变方案”。

北京德塔精要的“数智供应链控制塔”已在京津冀多家制造集团落地,通过“数据互通、决策联动”的跨区域协作模式,让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

京东方的“显示工业大模型”,攻克了半导体显示领域微米级缺陷检测、良率智能分析、百万级变量排产三大瓶颈,使良率分析效率提升5倍,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85亿元。

北京杉岩科技的“产线检测数据管理方案”通过“存管用一体化”质检数据平台,优化品质管理流程,降低制造业的总拥有成本。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智能安全员”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在高空、狭小空间、有毒有害环境等场景下的高风险问题,显著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

人工智能:

以智能创新激活产业潜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北京企业立足技术优势,联动津冀产业资源,在知识服务、港口运营、钢铁冶金等领域打造了一批AI驱动的标杆工程。


   应用案例   

同方知网“AI+知识服务赋能企业科技创新”与天津、河北的科研院所共建数据共享机制,为电力、石化等行业提供技术路径推荐、科学数据解析等服务,推动企业研发效率提升30%。

华胜天成在天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IT服务云”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SaaS模式的在线IT运维服务,推动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杉数科技AI优化决策技术助推港口数字化转型,为京津冀港口打造的一体化生产调度系统有效联动北京算法研发、天津港口运营、河北物流运输,让“智慧港口”成为京津冀陆海联动的新支点。

太极计算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运营数智化转型”项目实现以数智运营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通过培养数字思维,持续完善数智应用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雄安国创中心和智汇云舟联合打造的“视频孪生+北斗+无人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构建实景三维“一张图”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用友网络“废钢智能判级智能体”通过1200余万张图片训练AI模型,实现废钢料型、杂质的精准识别,使敬业钢铁等企业年降低采购成本1600万元,推动废钢判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

鹏鹄物宇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成本星地融合卫星物联网技术,已在装备制造、能源、物流、农业及应急通信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3

智慧平台:

以协同架构支撑区域联动


   智慧平台   

平台是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北京企业打造的智慧平台,正成为连接京津冀数据、技术、场景的重要载体,推动三地资源高效流动。


   应用案例   

超图软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整合京津冀60余家单位的空间数据,支撑雄安“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数字化治理范本。

北京晶鸿节能“零碳校园平台+智能终端”通过对热泵启停优化及实施变压差控制等关键技术改造,校园整体能耗成功降低20%以上,有力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京津冀科技服务数字资源共享共建共用”平台,已服务京津冀中小企业超2400家,带动技术转移成交金额近9000万元,成为激活区域创新要素的“数字纽带”。

微景天下“博灵云”数字文博平台,整合京津冀600余家博物馆、1.8万件文物资源,通过VR/AR技术打造云展览、数字文物解析等服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北京麦麦趣“智能种植管理决策平台”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自动化运行,同时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网易有道“教育全场景数字化生态”确保在区域和学校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北京国联视讯的跨境出海电商交易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范本。

北京金谷智通“金隅产业互联网”平台减少了采购环节、整合了供应商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比价采购体验。




4

智慧城市:

以数智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北京企业以技术创新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在交通、安防、空间管理等领域打造了一批跨区域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   

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城市空间智能感知与智能交互原型系统”在北京西站实现了精准应用,使2025年春运大客流事件减少92%,旅客候车时间缩短20%。

蘑菇车联“物理世界实时数字化AI网络”,连接城市、道路、车辆,为政府、车企、自动驾驶系统等提供全局感知和智能决策支持。

千方科技“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在天津南开区落地运营,改造路侧车位1.4万个、桥下停车场28个,集成充电桩200个+无人服务生态,通过“一城一平台”实现停车资源全域调度。

云知声“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座舱语音交互方案”从语音交互与应用场景两大关键方向入手,实现对话全链路本地交互,重塑智慧座舱交互体验。

北京五一视界“北京CBD时空信息管理平台”,以数字孪生技术还原CBD全要素场景,接入规划、招商、建设等动态数据,实现区域经济运行实时监测。

北京云迹“酒店全场景机器人服务”将住客、员工、管理者、机器人、AI语音客服连接起来,减少了过程中不必要的冗长信息传递。

北京升哲的城市级“数字+算力”应用服务应用涵盖智慧社区、禁渔禁捕、森林防火、环境监测、应急安防、智慧文旅、智慧养老等40多个场景。

北京楠社首创“住宅产品化”模式,推动行业从“装修交付”向“数字原生”转型,形成“技术赋能体验-体验拉动销量-销量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生态。




5

数据要素:

以数据流通释放价值潜能


   数据要素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动能”。北京企业在数据治理、要素流通、价值挖掘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数据资源跨区域高效利用。


   应用案例   

北京中煤时代“CCTD煤市智慧大脑”,整合全国4000+煤矿、1万余家企业数据,通过与天津港、河北钢铁企业的数据共享,该平台成为京津冀煤炭保供的“数字神经中枢”。

北京开运联合“A0E国产轨道数据”构建“天基+地基”观测网络,实现对太空目标的精准追踪。

北京、天津、河北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公共服务平台”已服务京津冀中小企业500余家,为三地数据资产化探索提供了“联合方案”。

江南信安“能源央企协同办公平台”遵循等保三级、密评三级标准,服务全国31家企业近10万员工,成能源行业标杆。

北京八月瓜“基于AI的全球科技情报检索分析系统—创新大脑”入选商务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10个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北京致远互联“AICOP数智化协同运营平台”融合大模型与协同运营领域模型,覆盖智能问数、合同风险等全场景。




6

数字生活:

以技术创新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生活   

数字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北京企业聚焦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惠民利民的数字应用,让京津冀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应用案例   

数坤科技“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在昌平区筛查5万居民,早发现4%冠心病高风险人群,推动心肺疾病早诊早治。

中关村科金“医保小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了“咨询电话不通”等痛点,成为医保公共服务数字化的“便民窗口”。

北京柏惠维康“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实现核心部件国产自研,支持5G远程手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挽救了众多脑出血患者的生命。

北京生数“国产视频大模型Vidu”解决了出海企业“本地化适配难、成本高”等问题,让“北京技术”服务全球市场。

北京爱诗“拍我AI”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国产AI视频生成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视频创作工具。

博远友辰“医院数据全链路多维智能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患者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案例是北京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缩影,更是京津冀协同攻坚的见证。从“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产业联动,到“数据互通、服务共享”的资源流动,再到“场景共建、标准共通”的生态构建,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字经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器”,唯有携手创新,才能释放更大动能。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发挥标杆城市引领作用,与津冀两地一道,深化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扩大应用场景开放共享,推动更多优秀案例在三地落地生根,共同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京津冀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