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5月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扎实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年度重点任务落实,近日,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专题工作组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重点任务半年推进会,三地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及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创新协同、产业协作等7个重点领域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议梳理总结了今年以来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研究协调了存在的困难问题,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京津冀三地各牵头单位携手并进,上半年工作成效显著。
不断加强三地企业数据共享互联,三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一地、一窗、一次、一个环节、一套材料提交”,三地企业“只跑一次”即可完成跨省迁移。截至目前,约3000户企业享受了改革便利。
统筹推进各项重点监管任务,推动产品质量、标准、消费者权益、信用、食品安全、执法领域协同等。联合开展京津冀“打假解民忧”活动,协同打击跨区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今年累计办理案件线索、协查440余件。
持续推动区域资质资格互认便利化,新增京津冀“一网通办”事项接入线上专区,新增展示108项北京与雄安新区同城化清单事项,移动端专区集成三地116项高频服务,实现309个便民事项跨省“自助办”,三地热线实现话务互转、一键转接,今年北京累计接听津冀热线转接电话3.4万余件。
三地海关加强合作,签订多项关际合作协议;用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RCEP服务资源,推动在京RCEP企业在“北京CBD—天津港 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办理天津港港口业务,提供“一站式”港口服务;优化三地“税路通”子品牌,累计向1.2万余户涉税主体精准推送跨境税收政策。
开展三地高校、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存量专利盘点,累计盘点专利9700余件;联合举办京津冀2025知识产权保护活动,5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同步发布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十大典型案例。
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落地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生物制剂等上下游企业,打造检测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及产业服务的生物医药检验检测链条。
深化产业跨区域合作,共攻克产业链“卡点”35个、“堵点”34个;深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合作,召开2025年北京新材料大会暨第七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展示226项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深化“国家+省市+部门+地方园区”四级协同机制。
持续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优化,重点在于抓好“三个关键”。
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三地各牵头单位落实好2025年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成果,全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共同做好三地政策衔接、要素保障、产业协作,共同解决好营商环境协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着力实现京津冀三地资源共享、互认互通、同事同标、高效协作、协同开放。
进一步聚力攻坚、务求实效
强化任务推进,加强对要点任务特别是涉及国家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相关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调度,加快签署新版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企业登记信息共享,完成市场监管、应急、税务、生态环境等7个领域18项协同监管任务,推进资质资格互认场景化应用,推动“同事同标”事项管理规范化,强化就业、养老、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政策衔接,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数字化建设,加快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健全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分工合作机制。
进一步科学筹划、系统谋划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共同谋划好“十五五”时期京津冀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为关键支撑,持续巩固区域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将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破地域和思想界限,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发展北京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