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启动!
最新动态
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启动!
2025-04-025

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化中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领域的开放融合京津冀与欧洲的11家核心机构联合发起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包括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河北省数字联合会8家京津冀社会组织,以及瑞士欧亚论坛、比利时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德国盖尔森基兴工业协会等3家欧洲组织。

合作机制立足中欧产业互补优势与创新协同潜能,打造“双向赋能、多元链接”国际化科创合作载体,推动京津冀与欧洲的合作从“单一项目”向“系统协同”跃升,致力于开展:

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与欧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联合研发,大力推动京津冀地区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欧洲先进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要素跨界流动与协同作用,促进科研成果在京津冀快速转化与应用。

产业协作联动,围绕京津冀重点产业与欧洲开展对接协作,推动双方在产业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企业对接合作,以“创新主体动态匹配、合作场景精准链接”为导向,为京津冀与欧洲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政策咨询、商务对接、法律支持等出海及落地服务,帮助京津冀企业深入了解欧洲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协助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服务欧洲企业和项目在京津冀的落地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




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联合创始人于尔根?克鲁特(Jürgen Klute)与瑞士欧亚论坛主席朱爱莲(Ailian ZHU)作为欧洲组织代表来到现场,与京津冀及欧洲其他9家国内外社会组织联合启动“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

【外专谈中关村论坛】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联合创始人:中国在人工智能合作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_fororder_图片2

于尔根?克鲁特(图源:CRI国际在线)

活动后,于尔根?克鲁特接受了采访。他面对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感叹道:“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令人惊叹。”这位欧洲议会前议员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合作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于尔根?克鲁特表示,中关村论坛上的机器人展示令他大开眼界。“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如此多样的机器人,以往我只在视频里见过。这里不仅有人形机器人,还有国际象棋机器人、诊断机器人等,它们与AI(人工智能)相结合,展示出了巨大的进步。”他强调,在欧洲,人们过去常常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威胁,主要担忧其被用于制造假新闻等负面用途。但中关村论坛让他看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结合的积极一面,这些人工智能应用展示了技术改善人类生活的可能性。

于尔根?克鲁特对中关村论坛展现的合作精神感触颇深。他强调,技术发展没有国界,应对如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各国携手合作。于尔根?克鲁特长期关注中国的发展,他表示:“我们不能指望仅靠世界的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要利用科学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大量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此次参加中关村论坛,让于尔根?克鲁特对中国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在欧洲,我们通常认为中国只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制造商。但在这里我真正认识到,中国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表示,中国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巨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于尔根?克鲁特感慨道,通过与中国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的交流,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中国为推动科技创新所付出的努力。

于尔根?克鲁特所在的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EURSRC)是一个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合作与发展。他介绍说,该组织在欧洲与不同的大学和公司建立了广泛联系,通过组织代表团互访、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中欧之间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我们不想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希望让人们在现实中真正接触和交流。”于尔根?克鲁特强调,组织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至关重要,这样可以让中欧双方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信任,从而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于尔根?克鲁特呼吁,中欧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他相信,通过中关村论坛这样的平台,以及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中欧科技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容来源:CRI国际在线

朱爱莲采访(来源:北京时间APP)

欧洲地区派出的数百位企业家代表团成为备受瞩目的亮点。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的瑞士欧亚论坛主席朱爱莲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对中欧科创合作的深度思考。

"这是我参与过的最具前瞻性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朱爱莲表示,凭借在达沃斯论坛十余年的丰富经验以及联合国会务工作的深厚积累,她深刻体会到创新、智能与国际化在推动全球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当被问及京津冀论坛与欧亚论坛的关联性时,她指出:"京津冀论坛不仅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更是中欧合作的桥梁。通过参与此次论坛,我们深入理解了京津冀地区在技术转化、产业链整合和政策支持方面的独特优势。"
据她透露,本次欧洲企业家代表团中,许多企业对京津冀地区的投资环境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希望进一步了解如何在该地区落户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推进,这场跨越欧亚的科创对话,正为全球创新网络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