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 近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一部分,中关村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科技部相关司局、京津冀联合办和三地科技部门、相关政府机构、高新区、科技园区、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和来自瑞士、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外籍嘉宾,共计200余人参会。
本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共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组织开展协同创新成果与需求发布、国际合作机制启动、创新发展推介和研讨分享、重点项目签约等多项内容。论坛汇聚京津冀产学研用创新资源,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推动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助力京津冀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供需发布,推动北京研发优势与津冀场景深度结合
论坛上,数字人主播发布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成果与需求清单。协同创新成果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持续深化“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发布《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体系》和《数智引擎·京津冀典型园区洞察平台》,并启动“共建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平台”,提升面向津冀科技园和科技企业的平台服务能力,推动“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共育京津冀新质生产力。
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方面,本次论坛发布2025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指南,结合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聚焦合成生物制造、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三大重点领域,围绕三条产业链中基础科学问题、前沿技术问题,设立24条指南方向,引导京津冀地区的基础研究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打造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创新源”。
场景方面,天津市发布37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京津冀共建应用场景提供案例示范。河北省遴选八个重点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发布百项需求清单,涵盖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八大重点领域。
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京津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论坛上,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等与德国盖尔森基兴工业协会、比利时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等欧洲社会机构联合启动“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促进中欧技术交流、联合研发、成果转化,打造“双向赋能、多元链接”国际化科创合作载体,深化推动中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领域的开放融合。论坛上,中关村园区运营公司与欧洲亚洲商业促进联盟、欧盟中国友好协会友好签约,促进双方在创新项目、人才引进、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打造协同创新样本,国内外嘉宾探讨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
京津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开展“3+1”联合推介,呈现协同创新资源与合作机遇。京津冀三地分别推介了北京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河北石家庄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内蒙古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作了主题推介。
德国巴登-符滕堡州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海宁,瑞士欧亚集团董事长、欧亚论坛主席朱爱莲,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国斌,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龚晓峰院长,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天融信雄安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围绕中欧创新合作、区域协同创新生态打造,深入探讨在新时代下如何通过协同创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以联动开放激发经济全球化新活力。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
促进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指导下,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主管,于2021年2月2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会汇聚三地协会、联盟等市场力量,旨在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围绕京津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融通和首都都市圈建设等工作,为各方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源链接、课题研究、活动举办等服务。
为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落地,通过定期发布“京津冀机会清单”的形式,搭建企业供需顺畅、高效对接平台。任何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有产品/技术/系统集成服务等供给信息、需求信息发布需求,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曹明弟 13691012469
杨 萍 13661354189
联系邮箱:bj_xtfz@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兴东巷15号10号楼四层410单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